新《食品安全法》将实施 或加速红酒行业洗牌

专注酒新闻业报道 佳酿网 06月15日

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出,企业要在原料投放、验收等生产源头、渠道分销等多个环节中层层把关,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可靠。对洗牌在即的红酒行业而言,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细化规定无疑带来政策层面的支撑。在生产经营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后,将会加速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为此,记者专访了吉卡斯国际酒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龙,从源头产业链、食品安全追溯、红酒行业竞争乱象、产业转型等角度,详细解读了新《食品安全法》带来的震动与影响。

谈现状

仍存加白糖、酒精等“潜规则”

记者:新法对生产、经营企业都有具体规定,如原料验收追溯、销售环节验收等。对行业来说,有哪些实质性影响?

刘龙:这是巨大的利好消息。当前进口葡萄酒品牌比白酒品牌多3倍以上,但市场集中度很低,门槛过低,市场分散导致很多企业开始价格战等无序竞争,也拉低了产品质量。

监管越严格、控制越细化,以次充好、不重视源头控制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记者:红酒行业还面临哪些安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刘龙:国内仍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或恶性竞争阶段。厂家都在疯狂打价格战,极力控制生产成本,甚至铤而走险造假。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厂家都是起个英文品牌名,随便找个国外酒庄或者国内葡萄酒基地生产,某些厂家甚至一次性弄50多个品牌,凭价格和出货量取胜。但生产源头、供应商良莠不齐,酒类品质也不稳定。

由于种植条件有限,果肉的葡萄糖含量普遍较低,成品的酒精含量最初在12%左右,国外一般在14%以上,业内也流行加白糖、酒精发酵等“潜规则”。

谈管控

需把控种植、酿造等源头

记者:对生产、经营企业而言,由恶性竞争引发的安全隐患,该如何解决?面对规模、质量良莠不齐的供应商和生产源头,该如何进行规范和管控?

刘龙:一瓶红酒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种植、酿造、灌装、分销等多个环节,只有对源头种植、流通等环节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管,才能把控产品质量。

我在澳洲考察葡萄酒庄时,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禁止在低洼处种植葡萄树,因为潮湿、多雾的环境会带来虫害,影响葡萄果质。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园,全部选择在有一定坡度、日照条件好的土地中,以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品质。

近年来,吉卡斯在澳洲投资了巴洛特五星级酒庄,拥有700多亩葡萄种植园,在经过自主采摘、酿酒后,到工厂灌装,最后通过海关进口到国内。同时,吉卡斯还和菲特诗、凯富、富伦谷酒庄进行战略合作,每年能够产出100多万吨优质红酒。

谈溯源

追溯体系利于避免以次充好

记者:国家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追溯体系,让食品从生产到销售都做到可控可查。行业内做了哪些深入准备工作?有哪些已经落地的成果?

刘龙:一是能让消费者喝到高质量红酒;二是能够有效管控渠道商,避免以次充好等行为,最终将品牌造假、公海灌装的“假洋牌”淘汰出市场。

从2013年开始,吉卡斯就投入百万元,搭建了红酒溯源体系。每年销售的100多万瓶红酒,瓶身都标示了二维码和密码,能够查询到每瓶酒的流通环节,如具体的报关入关时间、进口货源批次等。

记者:食品安全的维护进程中,企业应承担哪些责任?会遇到哪些困境?为什么?

刘龙:企业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好关。对于无序竞争的乱象,仍要借助行业自律,但目前还缺乏统一规范标准或对应的监管措施。但在国外市场,当地都有第三方行业协会、连锁渠道,对各品牌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指导价格。

我们呼吁具体落地措施,通过加强监管、成立官方酒业协会等形式进行监管和指导,对零售渠道进行抽查监督,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记者:新法也鼓励企业制定更高标准、更严格管理体系。这对生产、经营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样的变化?

刘龙:近年来红酒市场稳定增长,去年整体规模已经到达600亿元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能够达到4000亿元白酒市场的30%左右,红酒规模在近几年还要翻一倍。

吉卡斯集团也在同宁夏贺兰山、山东烟台等葡萄种植基地商谈合作,计划依托国外酒庄成熟技术体系和信用背书,建立种植-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自主品牌。

本站部分图片和稿件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观点和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投诉信箱:1001@jianiang.cn
佳酿网商业合作,请联系:15699990085
阅读原文 阅读 0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