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其中,2014年下半年,连续6月单月产量同比持续下滑。对此,业内认为是由于 “天气比较异常”、“消费环境不景气”。
昨日(1月27日),一家知名啤酒公司的高管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消费环境变化主要是‘三公消费’被限制带来的连带效应,同时还由于食品安全要求提高让原本粗放型市场质量提升,以及进口大麦价格上涨等带来的成本上升,从而控制产量。”
产量虽下滑,但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行业TOP4占比达70%。上述高管分析,TOP5市场占比已近八成,也是“趋近临界点”,因为靠过去并购、扩产的方式已难再续,而靠“练内功”。
2014年产量同比下降0.96%
2014年12月,国内啤酒产量未能摆脱下滑的颓势。
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啤酒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242.1万千升,同比下降17.18%。这也是从7月以来,连续6月啤酒产量出现同比下滑。由此,国内啤酒产量10多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该网站同日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05年以来,国内啤酒产量增速最低为2012年,同比增长0.06%,最高为2006年,增速为14.79%,2013年,国内啤酒产量完成5061.5万千升,同比增长4.6%。
天气异常、消费环境变化,是2014年啤酒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燕京啤酒(000729,SZ)2014年底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对于行业来讲,2014年啤酒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是天气比较异常;二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国消费不景气,特别是沿海地区。
实际上,国内啤酒产销量十分趋近,终端消费直接影响啤酒产量。“啤酒销售主要靠三个渠道支撑,除了餐饮和夜场娱乐,还包括终端卖场。”长期研究国内食品产业的精准营销专家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2014年,因餐饮、夜场等渠道消费下滑,导致啤酒产量轻微下滑,下滑主要因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
产销量下降,是否还因国内人均消费量已逐渐趋于饱和的原因呢?
“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4.2升/年,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3升/年,国内啤酒消费量正趋于饱和。”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去年也曾对外表示。
朱丹蓬则分析,未来10年国内啤酒人均消费量 “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人口老龄化抵消新增消费量等,它已达到消费量阶段性的峰值,5年内变化不大。”
“人均消费量增长空间相对比较慢。”虽认同增长偏慢,但前述啤酒公司高管认为国内消费量还有较大空间,因为距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伴随啤酒行业增速的提升,与几大酒业巨头通过并购、扩产等实现市场集中度提高不无关联。如今,行业增速放缓,也与啤酒巨头们这一增长模式难再继息息相关。
前述高管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几大酒业巨头主要通过并购、扩产来增长产量抢占市场,未来,这一模式难再延续,主要因适合收购的目标已不多。因此,在他看来,“国内5大巨头的行业集中度,也将趋近临界点。”
据悉,2013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等5大啤酒集团占全国总产量的75%。至于几大酒企的销量,华润雪花仍然一马当先。数据显示,2013年,华润雪花销量1172.2万吨,市场占有率为23.15%;青岛啤酒产销量为870万吨,市场份额17.19%;百威英博产销量为655.23万吨,市场份额为14.1%。
强者恒强。2014年中,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特别是前4大啤酒巨头。数据显示,2014年前9个月,国内4家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的市场份额总计达到70.6%,较2013年的64.6%大幅上升。
“未来啤酒业的份额格局将是8、1、1的现象:80%属于5大巨头;10%属于进口啤酒,比如德国进口啤酒,罐装啤酒增长很快;剩余10%是地方性啤酒的份额,这些地方啤酒企业会占据一定份额,但生存越来越难。”朱丹蓬认为,即使是top5,前三和四五名之间的分化,也会更加明显,“一、二军团之分,这是未来的局势。”
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并购机会变少,对于啤酒企业而言,接下来的机会在于如何 “练内功”。近几年,啤酒巨头们也纷纷加大中高端啤酒的布局,提升盈利能力。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