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青岛葡萄酒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近几年青岛已经跻身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增幅较大的销售区域之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葡萄酒纷纷抢滩青岛市场。在此背景下,葡萄酒的市场监管也上升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品牌众多难辨真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开始进入岛城。记者在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葡萄酒摆满了整整两个货架,价格也从低到高品类繁多。记者就进口葡萄酒的来源询问售货员,得到的答复均是“原装进口的”。
据记者观察,这些摆在超市里的进口葡萄酒虽均贴有中文标识,但不具备葡萄酒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却基本无法辨别这些酒是否真是漂洋过海而来。正在葡萄酒货架前选购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看那些进口的酒瓶上都是英文标识,的确看不明白,但大超市里的,应该相对真的多一些吧。”
尽管王先生的话代表了诸多消费者的心态,但也有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一些担心:这些葡萄酒中,甚至还有一瓶只卖20多元的,这对于原料、技术要求都不低的葡萄酒,显然价格低得有些离谱。
个人辨别确有难度
那么对于葡萄酒,普通消费者是否具备辨别清楚的条件?
黄伟明是个法文说得比中文流利的华人,已经是法国华裔第三代了。他的身份是青岛发博诗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底,他和太太安娜来到青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从法国选择地道的葡萄酒进口到中国。
“葡萄酒不只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文化,而现在在中国能够真正感受到这种文化的人还比较少。”黄伟明说,“葡萄酒是非常讲究质量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辨别好坏和欣赏虽然不是做不到,但确实需要有相当丰富的体验。”黄伟明介绍,“选择酒,现在很多国内消费者只看一个年份的产品,其实应该看一个品牌连续几个年份的酒品质是否一贯的好。同时,要看瓶子上的酒标,上面一定要注明酒庄的名字、产地等信息。”
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进出口公司建立的烟酒名品连锁在南京路出现有段时间了,该店周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原装进口的酒越来越受欢迎,但的确有假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主要还是看酒标。”但他也强调了难度:有的进口葡萄酒是大桶装进口以后,再用玻璃瓶分装,有的则是原瓶进口,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的确很难辨别清楚。
监管尚有真空地带
食品质量监管目前是我国的社会难题之一,作为特殊商品的葡萄酒,就更加困难。记者发现,葡萄酒监管,虽然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均有涉及,但真空地带仍很明显。
青岛工商行政管理局李沧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监管,大部分信息来自群众举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取样本送检,看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在常规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主要是看外包装是否有QS认证标识,其他产品信息是否齐全。进口的葡萄酒主要看是否有中文标识,必须有中文标识才能销售。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检查酒本身,而且一般工作人员也不具备葡萄酒专业知识。”
记者又就葡萄酒质量监管问题询问了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对消费场所售卖的葡萄酒进行检查,主要是酒店、饭店等场所。也就是说,生产环节也不属于该部门监管。青岛市质监局对记者的问题未作回应。
据了解,为了协调众多监管部门的工作,青岛市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办公室,其综合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涉及食品质量监管的部门有多个,很多时候需要各部门协作和沟通,这就是我们食品安全办公室的职能。但食品质量监管是非常复杂与庞大的工程,的确还有不少地方顾及不到。”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