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剑南春要实现营收250亿元,其他酒企实现营收70—100亿元……
日前,酒业家从四川省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获悉,绵竹白酒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已初步完成,有关绵竹白酒产业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要达到的目标也已划定。
下一个五年,绵竹白酒将加速发展,进一步向着有体量、有特色、有品牌的完善白酒产区迈进。
01、产值、营收、利润、利税年均两位数增长,绵竹白酒“十三五”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绵竹产区也跟随市场进行了深度调整及产业重组。
酒业家获悉,截至“十三五”末(2020年末),绵竹全市拥有白酒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正常生产企业34家,半停产企业10家,停产企业14家),较上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的400余家酒企大幅下降。
尽管部分酒类企业在发展上仍面临土地紧缺、权属不清、融资费力等暂时性困难,但得益于近年来的精耕细作、渠道建设和政府支持,部分二线头部酒业仍获得快速发展,“东圣”“绵春贡”“碧坛春”“剑西”逐步成长为区域性品牌,甚至部分酒企有望冲击“川酒小金花”,整个绵竹产区的发展格局得到了有力改善。
“总有一天,我们绵竹也能有自己的‘小金花’企业,甚至再培养出一朵‘金花’也不无可能。”在谈到绵竹产区的前景,绵竹酒业人士充满了信心。
在龙头剑南春的带动下,“十三五”期间,绵竹白酒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其中绵竹白酒产值从102.81亿元增加到199.66亿元,年均增长11.69%;主营业务收入从81.36亿元增加到160.01亿元,年均增长11.93%;利润从4.72亿元增加到30.34亿元,年均增长36.35%;利税从15.31亿元增加到58.43亿元,年均增长25%。
酒业家从绵竹酒发局获悉,截至“十三五”末,绵竹全市酒类企业拥有商标2854件,正常使用的有1854件。其中驰名商标3件(剑南春、绵竹、东方红),著名商标8件(绵春、东圣、剑南、正兴、东方红、大地红运、五福、丰淳),知名商标17件(小绵牌、东圣、剑竹、杜甫、正兴、竹茅春、绵剑、东方红、东圣图形、九香春、大地红运、丰淳、川西粮仓、齐福)。
绵竹有四川名牌企业8家,分别是剑南春集团公司、绵春贡酒业有限公司、东圣酒业有限公司、正兴酒业有限公司、天韵酒业有限公司、剑西酒业有限公司、大地红运酒业有限公司、绵竹丰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绵竹酒类企业的用工方面,截至“十三五”末,绵竹全市白酒生产企业用工12900余人,国家级酿酒大师5人,国家级白酒评委15人,四川省白酒评委40人,四川省白酒评委(特邀)1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近600人。
虽然“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绵竹白酒人依就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
川内其他产区和部分四川省外产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发展规划滞后、地域品牌辨识度不强、产业支持力度小、缺乏现代化管理、白酒产业链尚未形成、土地要素受制约、融资难且渠道单一、原酒质量参差不齐及品牌价值低、市场开拓宣传力度不足、抱团发展意识不强等十大问题,还需要在“十四五”及以后更长的时间内去解决。
02、目标350亿,绵竹产区“十四五”四大振兴举措掷地有声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根据四川省委、德阳市委关于振兴川酒、打造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绵竹产区在绵竹酒发局的带领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全力助推绵竹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勾画产业发展蓝图。
一是加快修订并进一步落实绵竹白酒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绵竹产区的发展方向,指引产区振兴的发展路径。
二是加快出台《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扶持政策,通过补助新建窖池、酒类仓储设施、补助重点酒类项目、奖励升规企业、奖励销售大单品、奖补酒类生态项目和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来提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外来资本及跨界资本进入绵竹酒业,整合产能布局,激活闲置产能。
三是加强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强化与中国酒业协会等多级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争取在行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白酒名城称号授予、重大行业国际国内会议承接、产区建设、名酒名镇建设、重要国家级行业中心、产区国评委员选拔等方面的支持指导。
同时,绵竹产区将不断深化与四川省酿酒研究所、中国白酒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近期拟在酿酒、勾调等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绵竹技术实力,远期计划共建研发中心、酒类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不断积蓄产区技术实力,争取在“十四五”末,能够出台《“绵竹酒”地方标准》《“绵竹酒”生产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引导、指导白酒企业规范生产工艺,确保绵竹产区特色持续稳定,形成地理标识。
龙头酒企实施“名酒战略”。
一方面,支持剑南春加快推进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已解决当前龙头企业产能、储能不足的问题,力争“十四五”末使剑南春扩充一倍以上的产能和储能,产值力争达到260-320亿元。
另一方面,协助“茅五剑”之一的剑南春,以“宫廷御酒”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剑南春历史文化及品牌价值,不断巩固其白酒领域“次高端之王”的江湖地位,协助剑南春落实“顺价工程”,通过稳步提价提升品牌价值推动营业收入稳步上涨,力争力争“十四五”末,营收能够达到250亿元左右。
三是协助剑南春做好技术升级,引导剑南春继续坚持风味与健康双导向,围绕传统固态酿造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和功能酿酒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两条主线,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科学的传统固态酿造关键工艺技术控制标准体系、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品质价值表达标准体系,以及中国白酒关键微生物和功能微生物菌种库,以科技助推剑南春的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二三线酒企加快发展。
绵竹产区将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协调推动中小酒企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酒业家了解到,绵竹产区将在近期推动原酒公司运营,加快与德阳产投集团的沟通对接,尽快落实“绵竹精酿”原酒公司进入实质性运营,标准化、体系化收储全市原酒产能,激活中小酒企闲置产能,实现中小酒企抱团发展。
下一步,绵竹方面计划与科研院所合作梳理原酒生产企业酒样,建立原酒产品数据库,挖掘产区白酒独特的品质、风格、风味,建立独具绵竹风味的原酒质量标准,形成地理标识。
在二、三线品牌的培育中,绵竹方面将评选并培育“绵竹白酒小明星企业”,建立品牌培育梯队,积极组织有条件的酒企参加糖酒会、酒博会、川酒全国行等系列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其品牌价值,积极争取进入省级“小金花”培育行列。
同时,绵竹方面计划在原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举办“绵竹打酒节”、“醉美绵竹”推广活动、“绵竹酒德阳行”等系列活动,帮助中小酒企巩固和占领德阳、成都周边市场。并利用酒商会以及政府层面搭建的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平台,指导中小酒企加强与龙头及专业院校的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其品质质量。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川酒外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绵竹产区不应该只把目光聚焦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德阳、成都市场,而更应该把瞄准酒企、品牌数量较少,但市场容量巨大的华东、华北、华南等优质外省市场,那里才是以剑南春为核心的绵竹酒企驰骋的舞台。
酒业家了解到,“十四五”末,绵竹产区计划除剑南春以外的酒企能够形成70-100亿元的产值。
产区名片打上“绵竹烙印”。
绵竹方面将加强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配合绵竹高新区创建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做好园区调规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支持现有的园区整体向西扩展,以确保扩能项目入园和后续招引项目落地。
绵竹方面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有5-7个白酒生产及包装项目落地进入名酒工业园,逐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引导研发、包装、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向园区集中,形成园区白酒产业集聚。
以绵竹酒发局为引领的绵竹产区,准备丰富发展平台,抢抓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机遇,加快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接四川省酿酒研究所、江南大学和四川轻工业大学等分支机构,力争在绵竹设立分支机构或工作站。规划建设绵竹白酒展示馆、研发中心、酒类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白酒交易中心等设施,为白酒研发提供更高层次研发、检测等平台。
绵竹方面将推动酒旅融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服务绵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酒香画境城市名片打造方案并组织实施。引导企业发掘宣传白酒文化,支持企业打造白酒工业旅游线路,高品质建设以剑南老街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争创3A级旅游景区;持续在景区、酒店、餐饮企业植入绵竹酒体验展示平台,高品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引导沿山酒企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打造3-5家特色酒庄,促进白酒产业与三产的融合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进攻几十年的发展,绵竹产区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与泸州、宜宾比肩的白酒特色产区的条件。绵竹酒风格典型、产品较为成熟,而以剑南春为代表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能在销售渠道的建设上再努一把力,绵竹本地的二、三线品牌都能有一个稳定、健全的销售渠道,那无疑将是对绵竹白酒产区的一大助力。(原标题:实施名酒战略、推出“绵竹精酿”,绵竹白酒产业“十四五”锚定350亿目标丨独家)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