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镇再运动

专注酒新闻业报道 佳酿网 08月07日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古有“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的说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不断观察自然现象、反复实践并经无数次改进而逐渐发展出了酿酒的技艺。

古时候一些作坊将自家酿造的白酒送到集市上售卖;后来,这些集市渐渐发展成村镇,又因为酒的品质特别出众而闻名遐迩,因此,“酒缘镇而名,镇因酒而兴”的酒镇便渐渐形成了。茅台镇、洋河镇、沱牌镇、二郎镇、古井镇等酒镇的既孕育了名酒的历史、工艺,酒镇自身的发展更与白酒产业息息相关。

酒镇,在古时是名酒孵化器,在现代是白酒产业技术、文化的承载体。中国酒镇经历作坊到酒厂到酒镇再到产区,最后又回到核心产区——酒镇的发展历程。兜兜转转间,白酒产业越来越庞大,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

01、茅溪镇触发酒镇运动新猜想

3月11日,泸州市古蔺县发出一则关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古蔺县茅溪镇酱酒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可研编制及两案一书咨询服务采购项目》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犹如在白酒行业投入了一枚炸弹。随后有知情人士透露,泸州将投资200亿打造古蔺县茅溪镇酱酒园区,地点位于茅溪镇天富村,与茅台镇隔赤水河相望。

泸州市这份文件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对面的茅台镇风头正旺的时候,河对岸大兴土木要再造一个酱酒产业园,此举不仅在行业内引起热议,也让茅台镇多了几分危机感。

无独有偶,6月3日,迎驾签约迎驾春风美酒小镇文化旅游等两个项目,总投资60.8亿元,其中美酒小镇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霍山城市旅游的集散地、霍山西部发展的新中心,成为霍山最美旅游环线的新门户。

当白酒开始拥抱第三产业,在“酒旅融合”的需求下,打造酒镇成为产业文化外延的最佳选择。而茅溪镇或许只是这场酒镇运动的开端。

泸州市于3月公布的招标文件一时将茅溪镇推上话题中心,但在2018年3月茅溪镇更名时除了引起小部分行业内人士注意外,并没有引起大多关注。与茅台镇一水之隔,从水口镇改成茅溪镇,这次更名在一些业内人士来看无非是赤水河边一个小镇的“借光计划”。然而后来的走向证明,打造茅溪镇酱酒产业园的想法应该是在更名前就已经在酝酿中。

事实上,川酒在产量上一直独占鳌头,但在利润上却略逊一筹。在这样的对比下,川酒将目光投向酱香白酒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酱香白酒作为高营收、高利润的香型,很可能成为川酒新的突破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上都可以和茅台镇一较高下的茅溪镇或许将成为关键点。

川酒此次打造茅溪镇酱酒产业园,既是对赤水河流域的再次开发,也是川酒通过酱酒品类实现总量增长的途径。

茅溪镇与茅台距离近,定位高度相似,当四川要大举投入打造一个酱酒产业园时,河对面的茅台镇或多或少都必须关注,因为在很可能在未来茅溪镇将成为茅台镇不得不面对的存在。对此,业内人士观点众多。

贵州白酒学院的吴天祥教授认为,茅台、茅溪核心差异在于产业要素具备的不同。首先是原料供应。茅台镇从高粱原料种植、集群产能体量、人才储备、技术积淀等方面都有很雄厚的实力;而茅溪还处于蓝图状态。其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茅台镇是自发性先天聚集形成的产业习惯,而茅溪镇的打造主要靠政策力量和资本加持,缺乏天然历史形成的要素。第三,是两者的产业基础差别巨大。茅台镇多年历史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形成了品牌效应,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带。他认为:“仅从酱酒酿造工艺来说,一轮周期需要5年时间,茅台镇在不可复制的时间上就走在很前面。茅溪镇要去追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川酒行业内人士的看法则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看好,二为观望。看好的认为茅溪镇一方面是迎合酱酒热潮,提升泸州酒业产值,并以茅溪镇的旅游基础,打造泸州的酒旅一体至高地。当茅台镇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占据酱香白酒市场的制高点,川酱仅靠几个企业是无法与之对标发展的。茅溪镇酱香酒产业园的意义就在于打造一个同等体量的产业集群,参与到酱香热的市场中。

而观望的人则认为,川酱最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特色,茅溪镇距离茅台镇太近,在风格上到底是走川酱的路线还是靠近茅台镇的风格?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规划中的产业园要孕育品牌十分困难。酱香白酒发展到今天发展的好的品牌两手能数过来,茅溪镇能否孕育出大品牌还不能下定论。

02、中国酒业产地四次运动

白酒拥有千年历史,但产业化的历史要从建国后开始算起。新中国成立后,分布在大江南北的酿酒作坊逐渐整合成酒厂。在之后的发展中,在名酒的带动和利润的趋势下,原本只有一个厂变成了一个大厂带动很多中小酒厂,围绕着优质名酒逐渐形成了酒镇。到了21世纪,行业对白酒产地的概念加强,2009年四川提出打造白酒金三角,首提产区,2011年贵州提出一看三打造,跟进产区。产区概念形成并越来越牢固。近十年来,白酒之外的其他酒种兴起,葡萄酒小镇,黄酒小镇陆续出现,酒镇又重新回到了行业视线中。

白酒产地运动第一波:酒厂兴起(1949年-1988年)

白酒尤其是名酒从作坊演变到酒镇、产区,新中国成立可作为一个明确的时间线。有资料显示,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白酒年产量仅十万吨。

进入新中国后,社会稳定,生产力逐步恢复和提升,白酒业的发展呈现出各个地方传统“烧坊”开始合并、国营酒厂开始兴起为特征而进入新发展阶段:白酒行业迈出了从家庭酒坊,到工厂化的新模式,开启了白酒的工业化时代。

在私人烧酒作坊的基础上,国营酒厂成立,白酒逐渐走向市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白酒发展的主要画像。尽管白酒开始走向市场,但由于酿酒技术的限制、产量的限制,白酒是稀缺物,消费者能够购买的白酒有限,因此白酒只是少数人的消费品。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量,当时的白酒行业更多对标了苏联的伏特加,同时引进苏联酿酒技术的管理模式,通过液态法或固态法酿酒,提高了白酒的产量。

产地运动第二波:酒镇(1988年—2000年)

名酒的诞生地本就是酿酒条件极佳的区域,再加上名酒产能不足,导致周边出现小酒厂。同时,随着全国名酒的评比、全国糖酒会、国家政策对白酒价格的开放,也吸引了大批创办酒厂的外行。而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投资酒厂、名酒厂扩产、子公司模式出现,由此形成了一个大厂带动多个小厂发展的模式,最终形成酒镇。

产地运动第三波:产区(2008年-2017年)

在酒镇的基础上,行业不断探索白酒香型、口感形成的奥秘。研究人员发现白酒的品质固然与原料和工艺分不开,但酿造地的温度、湿度、水、空气、微生物等自然条件也会对酒的品质形成影响。当茅台离开赤水河就再也酿不出浓郁的酱香味,人们意识到,白酒的产地不仅仅是酒厂地址那么简单,而是包含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复杂概念。

产区,应运而生。

产地运动第四波:酒镇再运动(2016年至今)

其实我们往回看中国白酒发展的历史,酒企与产区就是相互成全紧密联系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白酒行业不断升入调整以及消费升级的变化,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品质和品牌层面,也深入到了精神和文化领域。于是酒企顺势升级,让酒镇和产区成为企业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载体。

03、从茅溪镇谈起

1 从产区走向酒镇

产区,顾名思义为出产地区,白酒产区就是白酒出产地区的意思。产区概念最开始起源于欧美,其中葡萄酒产区中以法国波尔多、勃艮第或者意大利伊皮尼亚等最为著名,也成为了地理品牌标识。

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白酒,产区打造最开始源于“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概念,兴于遵义(仁怀)产区。

从产区到酒镇,实际是白酒产业对核心产地的进一步细分和深化。同处赤水河河畔,同样是生产酱香酒,茅台镇、二郎镇和未来的茅溪镇风格不同,而酒镇就成了区分这种不同的最直接标签。

2 品质革命,以酒镇文化赋能

2012年底,在中国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危险时刻,一瓶以年轻人小众化餐饮为切口的非主流白酒横空出世,这瓶酒就是江小白。

历经8年发展,江小白已经从当初营收5000万,变成了营收达30个亿的区域大品牌之一。由此,体量大了后的江小白,也进入了成长的烦恼期。在“江小白只会做营销”到“陶石泉在石头上挤牛奶”的负责舆论中,江小白在白沙镇早已建设多年的江记酒庄,只能提前向消费者曝光,由此,也拉开了江小白的“酒镇运动”序幕。

逐渐壮大的江小白正是看到了“酒镇运动”对于品质和文化的特殊意义,在收购了拥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重庆老字号”等荣誉的驴溪酒厂后,走上了一条以酒镇赋能的品质文化之路,大大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

3 基建新周期,白酒扩产能

2020年1月23日,一场从武汉蔓延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国家经济社会布局,全球步入了经济危机边缘。

为挽救经济,避免大规模失业人口导致社会不稳,国家政府通过了34万亿新基建的刺激计划。酒业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在新基建的大趋势下,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郎酒等纷纷加码自身高端酒产能短板,为酒业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基建”的整体趋势,名酒企先后启动技改扩产,不只是基地扩建,还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酒企的技改,更准确的说应是酒企在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向产供销全数字化的智慧酒厂转型。

此外,国内消费市场正处于消费升级与品质化需求之中,对高端优质基酒的需求量增加,这是名酒进行技改的又一动力。白酒行业长期以来处于中低端白酒产能过剩,高端优质基酒产能不足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和结构升级成为当下白酒行业刚需,未来优质基酒生产能力将可能成为制约酒企发展的关键因素。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白酒总产量减近600万千升,2016-2018年总销量下滑35%。在产销持续下滑的同时,一二线名酒企的净利润普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尤其是高端、次高端的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容。这一定程度预示着白酒行业已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同时也表明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在未来几年,强势酒企对于技改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特别是扩张性强势区域酒企,其优质基酒产能决定着下一步产品结构升级的品质,伴随优质基酒的产能扩充,挤压态势也将进一步加剧,名酒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而以茅溪镇为代表的“酒镇运动”,实际上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酒类产业新基建布局的一种形式。

4 酒镇引发新“圈地运动”

目前来看,尽管从整个行业来看,白酒行业有产能过剩的趋势,然而,纵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为代表的高端名酒,其销售数据却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也曾表示,中国的高品质白酒不足国内白酒产量的1%,高端白酒目前仍然处于极度稀缺状态。

因此,一些名酒企在自身扩产能的需求下,投资新建新的生产基地。在对生产基地进行配套建设,为所在乡镇提供更好的基础建设,酒业和乡镇都是受益者,酒厂对当地脱贫致富功能,以及旅游观光吸引力的一种强化。

以茅台为例,茅台镇自2013年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手打造茅台酒镇景区以来,不仅通过自身建设,成功创建4A级景区,完善中国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中国酒文化城的升级改造;还借助大力宣传造势之机,顺利招商引资建成天酿景区和茅台镇会客厅等景区景点,极力完善了茅台酒镇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给游客带来最全面,最丰富的酒镇旅游体验。

以酒镇促产能提升,促酒旅融合,新酒镇“圈地运动”走出另一条产业发展和致富新路径。目前,仁怀拥有茅台酒镇和中国酒文化城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茅台酒厂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茅酒之源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赤水河谷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了“中国酒都”“中国好水”等品牌,拥有“美酒河”巨幅摩岩石刻、“天下第一瓶”等世界吉尼斯纪录,乡村旅游景点、精品酒庄交相辉映。

同时,赤水河谷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桃花江入选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是全国同时拥有赤水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和海龙屯土司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的六个“双遗产”城市之一,吸引着全国及世界游客汇聚仁怀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白酒产业已然成为了仁怀市的一大千亿级产业,而旅游产业将发展成为仁怀的第二大千亿级产业。

04、产区之源,酒镇为大

白酒产区与白酒酒镇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从横向的产业进程的角度来看,产区的概念是酒镇进阶到一定文明程度的结果;从纵向的维度来看,酒镇却是产区规模下精品化的结果。

事实上,“产区”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法国的波尔多。波尔多地区位于吉伦特河两岸,波尔多产区是全世界优质葡萄酒的最大产区。借用“他者”的概念,中国专家把这一舶来品概念本土化,比如泸宜邛产区、仁怀产区、汾阳产区等等。行业专家认为未来国内白酒市场之间的竞争很可能由单个企业竞争转化为以产区为单位的竞争。

而“酒镇”的概念就简单得多。酒镇,即因有酒而盛名的小镇,是一项极具地域名片的专属名称简称,直截了当地表明这个镇子是以生产酿造白酒为主要产业的小镇。

但如今“酒镇”的内涵概念不仅仅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在美酒产区基础上的精品化的结果。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酒旅融合”概念提出的演变和升级,其特征主要呈现为核心产区精细化,龙头品牌知名化,白酒品类强势化。往往称得上为酒镇的地方,都有一两家全国名酒品牌在此落地;而全国名酒品牌的出现又源自于该酒镇的发展进程。

产区与酒镇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关系。

1 名实协同,突显特色

“酒因镇而生,镇因酒而名”酒与镇的关系用直白的表达就是,这个镇生产白酒,有一家特别优秀的酒企闻名全国,因而打造成为酒镇。其实,酒镇中的镇只是一个承载酒生产的地域概念,白酒酒镇的核心是酿造、品牌、市场综合竞争力具有地方产业带动作用。

从目前全国白酒品牌来看,消费者往往能叫得出名字的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舍得、汾酒、牛栏山……这都是酒企品牌的名称,而不是茅台镇、宿迁镇、沱牌镇等地域概念。因此,从本质上来说,酒镇的文明往往是伴随着当地一家知名品牌的辐射效应。

在这样形象地对比之下,去理解酒镇的概念和变迁就一目了然。酒镇是单一酒企实力强大后辐射作用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称之为“酒因镇而生,镇因酒而名”。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杨柳镇更名为沱牌镇。2010年,通过考察论证、专家分析、社会人士研讨,射洪县柳树镇更名为沱牌镇事项在反复研究中逐步清晰,县政府向市、省人民政府提出请示。川府民政(2010)1号文件批示,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射洪县柳树镇更名为沱牌镇。

2 产区太大,酒镇刚刚好

相较于酒镇,产区以规模取胜,赢在集群效应,具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和资源聚集。但放到白酒产业来看,比如以泸州、宜宾、邛崃为核心的浓香核心产区。

在今年3月20日,于四川省泸州市召开的“2020年全省优质白酒产业振兴发展推进会”上,就公布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营收2653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国的47.2%;实现利润448.8亿元,同比增长31%,占到了全国的32%。

其中“六朵金花”企业去年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3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29.8%。“十朵小金花”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3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6%、26.7%。

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从2007年超1300家下降至2019年1176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5654.42亿元,增长到2018年5363.83亿元。

从白酒产能分布结构来看,2018年中国白酒产量分布结构中,四川占比达到41.2%;2019年度最新数据显示,四川累计生产白酒366.8万千升,同比增长3.6%,占全国46.7%,川酒占据半壁江山指日可待。

3 核心企业需要核心区

6月8日,以“同心同向,聚势前行”为主题的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签署仪式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以赤水河为中心的酱酒企业巨头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标志着酱酒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共同发展宣言》的签署对于酱酒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后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核心企业需要核心区。

什么是核心企业?

打开当下中国白酒地理版图,堪称得上核心企业的主要为当代全国名酒,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酒、衡水老白干、舍得、西凤……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属于所在地中的核心的核心,具有明显的地理性坐标,也是地方经济最为主要的支柱性企业。

为什么它们也还需要核心区?

从核心企业到核心区,可以形象看做是由点到面,形成的辐射效果;只要该点的力量足够强大,就足以形成核心区的概念。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桥头堡深圳市,20世纪90年代的腾讯企业还处于着装成长的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来临,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腾讯成为这块科技园区中的核心,也带动了这一片科技企业从孵化到鼎力。相较于极度依赖自然地理要素的白酒产业,形成核心区则更需要漫长时间的打造和雕琢,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时间是酒最好的朋友”这个共识问题上的规律遵循。

4 核心企业扩展新周期

酒镇的兴盛一定是建立在少数核心企业带动下形成梯队式的集群效果。以国台酒业为例,1999年天士力药业经过投资考察后收购茅台镇一家库存大批年份老酒老字号酿酒企业,到2009年成立国台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近10年的发展中,国台先后确立品牌定位、扩大酿酒规模、提高产能、拉升品牌知名度等一系列动作,以及收购怀酒等动作来看,都呈现出核心企业扩展新周期的特征。这种扩展的速度和趋势,即是酱酒品类朝着更高更强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优胜劣汰自然发展的规律。

在6月8日的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签署仪式上,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远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为钓鱼台设定的目标就是‘做一个适当规模的企业’。具体而言就是未来钓鱼台将不再做外延式的扩产,而内延是增加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丁远怀的表达可以视为一种信号,核心企业在历经多年的沉淀和品牌打造后,进阶下一修炼场——从泛全国化品牌路线到深化。因而,它们将在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市场份额拓展等方面加快力度。

扩展品牌新高度。就仁怀核心产区而言,具有全国名酒标签的品牌,除了茅台第二支称还处于不确定。无论是国台、钓鱼台,还是习酒、金沙,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品牌力度还有提高的空间。

扩展消费端习惯度。培育酱酒消费习惯对每一家酱酒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酱酒品类发展到今天如火如荼的地步,是市场长期铺垫培育的结果,更是未来品类壮大的需要。

扩展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年底,茅台集团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于2020年集中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158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并把2020年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对核心企业来说,当产能扩大一定程度,意味要把围绕生产建设、文化建设、酒庄建设等配套设施相继跟上。

05、酒业要上位,酒镇必运动

酒镇运动要追溯背景的话,2016年或许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涉及32省份共127个。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

对于中国特色小镇的定义,就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此背景下推开的酒镇建设,实际上也是乘上了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东风。

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虽然目前特色小镇的发展已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很多方面还有待引导和规范。随着实践的深入、理念的深化以及技术的更迭,有专家认为未来特色小镇建设会呈现几个趋势。

趋势一:产业立镇

坚持产业立镇,产品线条更加清晰。经过几年发展,产业立镇的原则成为业内共识,产业的可持续性及特色性决定小镇发展的活力和前景。特色小镇的产品线将更加清晰明朗,产业将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一些乡镇已经形成了以某一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镇,不仅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创业机遇,也吸纳了大量外来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趋势二:做强特色

迈入高附加值发展之路。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产业的升级转变,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特色小镇,已经踏入高附加值产业特色小镇的门栏,在全国乃至国外市场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建立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小镇具有先天优势。

生态特色小镇通过优越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发展高附加值旅游产业。农业特色小镇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庄,高附加值农产品,实现农业升级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随着发展条件的成熟,未来各领域的特色小镇逐渐会走上高附加值发展之路。而这一趋势会是酒镇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趋势三:产业链聚集

以乡镇的核心产业为主导,一条龙式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辐射带动配套产业链,从而综合发展了小镇的各行各业,实现了可持续化发展。从经济上来看,特色小镇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未来几年将会越来越明显。

趋势四:万物互联

特色小镇是新型的时代变革产物,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操作等元素,推动了产业的变革。以物流特色小镇为例,过去,传统物流产业集聚区,只是单一化的物流园,粗放式发展物流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效益底下,物流特色小镇出现后,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大大的提高物流效率,实现智慧化物流,引发了上下游供应链共同变革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小镇内各方面的发展。

趋势五:特色小镇旅游热度持续

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小镇,在过去几年一直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热点之一,并且这种热度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旅游业现已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游发展成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显着的旅游,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将更加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提供细致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游客。

2016年白酒行业开始步入新繁荣期,众多酒企随着效益的提升,开始在其长远战略规划中加入基建工程,其中就包含一批酒镇项目,另外随着外来资本涌入酒业圈,对产区的投资和酒厂的投资中,酒镇建设也被纳入重要一环,如此以来,酒镇运动开始升温。

2019年随着国家一项政策的提出,白酒产业再次迎来新的机遇,白酒限制性政策的“解除”意味着白酒行业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变革潮,虽然必然充斥了优胜劣汰与竞争加剧,但资本对于白酒产业的兴趣将大大提升,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如今在大规模的产区塑造和宣传背景下,集群效应正引发产区格局的变化,抱团发展成为许多酒企的战略规划之一。对于酒镇运动来说,一部分是产区内众多酒企集中规划的结果,一部分是单一酒企对产地的升级改造,而这两种形式都将促成酒企和产区发生质的改变。

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如今的酒镇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符合各层级消费群体的综合项目,满足吃喝玩乐基本需求外,还能够在精神层面带给参观者新的体验。特别是单一酒企与小区域形成深度绑定的情况下,酒镇建设能够改变传统产业园的工业属性与“私密性”,在酒旅融合层面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

现阶段,酒镇的发展也体现着白酒产业的进步与成熟,我们从过去相对“封闭式”的酒厂打造进化到破除“围墙”,将酒厂与小镇形成一体,努力成为当地风土人情中不可割裂的部分,这让我们看到了白酒产业更为人文的一面,丰富了白酒的表达方式,让白酒这一传统工业不再只是冰冷的资本灌注和年复一年的重复生产。

新酒镇化的改造,让更多符合旅游标准的新型酒镇融合形式被打磨出来,“镇因酒企兴,酒因小镇壮”的业态逐渐显露,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片开放的酒主题乐园,在体验升级中完成对白酒品牌的深度认知。

本站部分图片和稿件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观点和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投诉信箱:1001@jianiang.cn
佳酿网商业合作,请联系:15699990085
阅读原文 阅读 0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