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消费低度化 但不是每种酒都能低度

专注酒新闻业报道 佳酿网 03月27日

国家相关部门在80年代就提出了白酒从高度向低度转变是未来发展趋势。不仅适应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而且也利于与国际接轨。如今,白酒消费低度化,许多酒厂也相继推出低度产品,但并不是每种酒都可以低度。

比如,酱香型白酒就因酿造工艺和品质特征决定了其无法做低度酒。

酱酒酒精度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高度酒所掩盖的酸味、涩味、糠味等异杂味会呈现出来,酒体内的酯类会直接水解,呈现出口味淡薄,水味等情况。

正因此,酱香型白酒基本都保持在53度左右或以上。

而优质的浓香型白酒则有着先天的优势,要做到酒体度数“低而不淡”,既有高度酒的风格特点,又能保持口感、风味更加绵甜醇和,这对酒体的品质和生产低度酒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

例如五粮液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低度白酒,曾依靠华罗庚“优选法”和“统筹法”的启示,破译了低度酒密码,成功试验出35度和38度(后改为39度)的低度酒。

所以,目前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在内的名酒企业均推出了降度化产品。剑南春除了52度外,还有46度和38度。国窖1573则也有了38度产品,但茅台低度系列甚少。

本站部分图片和稿件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观点和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投诉信箱:1001@jianiang.cn
佳酿网商业合作,请联系:15699990085
阅读原文 阅读 0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