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唐诗中,常出现这样的景象。
古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一句赞叹酒品质上乘的好话,意寓酒香浓郁,即使藏在深巷中也不怕不被人知道。但事实上,酒旗作为最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早已有之。
酒旗,亦称酒望、酒帘、青旗、锦旆等,为中国的一种商业民俗,古代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酒旗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的酒旗。
酒旗在古时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
除此之外,酒旗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有的店家还在酒旗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如:《歧路灯》上开封祥符三月三吹台会上的那面“飞在半天里”的“酒帘儿”写着“现沽不赊”;《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所进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而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两把销金旗上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即使与现代广告语相比,也毫不逊色。
酒旗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有的借用酒的名声作专利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当时宫廷御酿。
自唐代以后,酒旗发展更为迅速,它还跟古代的诗词交织到了一起,异彩纷呈。在唐宋时期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不断涌现出来,对于这些文人墨客而言,酒是催发他们灵感的好东西,也正是如此在他们的诗词当中能够频繁的出现酒。酒旗很多时候也成为了他们诗句当中酒的代名词。除了文化的繁荣之外,唐宋时期发达的商业也促进了酒家的发展,进一步造成了大量和酒旗有关的诗词出现。
有人统计过,《全唐诗》中直接带有"酒旗"的诗有 40 余首之多。其中更是有两首直接用《酒旗》来命名,而且这两首的作者还是恰好是差不多时期的,被世人称之为"皮陆"(即皮日休和陆龟蒙)。
皮日休的《酒中十咏·酒旗》这样写道:"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拂拂野桥幽,翻翻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竟望君老"。在皮日休的诗中,酒旗多为青色有数尺阔,上面写着不同的酒家名号,在风中猎猎飘扬。
陆龟蒙的《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旗》这样写道:"摇摇倚青岸,远荡游人思。风欹翠竹杠,雨澹香醪字。才来隔烟见,已觉临江迟。大旆非不荣,其如有王事"。
诗中描绘了翠绿色的酒旗杆以及雨中的酒旗,在这朦胧烟雨当中,仿佛散发出来一丝淡淡的酒香,引得路人流连忘返。除了这首诗之外,陆龟蒙的很多诗句当中也出现了大量酒旗的记载,比如如"远梦只留丹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甫里先生未白头,酒旗犹可战高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龟蒙已经成为了酒旗的代言人。
到了宋朝,词取代了诗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主流,但是酒及其酒旗依旧是宋词的"宠儿",酒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辛弃疾在他的《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当中就写到"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一样的青旗,一样的引得路人不辞远行至山的那头。
除了诗词之外,酒旗的文化还体现在图画当中。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面就多次出现了酒旗,这些频繁出现的酒旗多以白或青色作旗布,旗面上标有"新酒""小酒"等字样。在这里面最为著名的就是一面"孙羊正店"的酒旗,这面酒旗标志出这家五星级酒楼的位置。
正如《清明上河图》里面所画的那般,这一时期里,酒旗的文化已经到了顶峰,更种样式的酒旗层出不穷,甚至已经出现了立体灯箱招牌。据《梦梁录》记载:不少酒楼挂着草葫芦、银马勺、银大碗等酒器作为店招。可见到了宋朝时期,酒旗文化早已到了一个巅峰。
如今,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广告设施越来越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现代人已很难领略到,但酒旗和古诗古画形成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和诗酒文化的一面旗帜。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