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雄军缘何感恩仡佬族,仡佬族传承今何在?

专注酒新闻业报道 佳酿网 10月09日

近日,茅台新董事长丁雄军先生在演讲中表达了对仡佬族的感谢:“我查了一下历史资料,本土最早酿这个酒的是濮人,也就是现在的仡佬族。我们感谢老祖宗,是他们不断探索、总结,给我们传下了这套传统酿造工艺。”

长期以来,贵州茅台一直是酱香酒的代表,其背后独特的酿造工艺功不可没,而这一切还要从仡佬族说起。

仡佬族酒祖三王

史载,濮人是赤水河岸(今茅台附近)最早的土著民族,仡佬族就源于古代“濮人”。据《濮祖经》记载,新石器时代,一名叫“达贵”的濮人在狩猎时意外发现了酿制技术。由于味香醇,故而称其为“香水”,这便是先期“酒”的雏形。农耕时代,濮人“酒不力”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香水”味美且香,迅速在族群中流传开来,并被称为 “捞糟”。夏代时,濮人建立的国家“大元国”兴起,大元王鼓励“酒不力”的后代多产“捞糟”,并赐名 “枸酱”,从此“枸酱”兴起。司马迁的《史记》中最早记载了酱香酒的源起,公元前135年,第一坛酱香酒诞生。彼时“酱香酒”被称为“枸酱”,使用的是仡佬族的酿造技艺。

仡佬族酒文化博物馆

仡佬族酿酒工艺的精髓就在于“多次高温堆积发酵”,原料须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并经过五年以上窖藏方能出厂,出酒率低,品质上乘。这一套工序独特且极具民族特色酿造工艺被称之为“捆籽酿酒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私营企业根据号召,纷纷转为公私合营或国营。1953 年,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酒坊完成合并,正式名称变更为贵州省茅台酒厂。传承了仡佬族酿酒工艺的茅台由此诞生,从此开启了国酒茅台的传奇征程。

雄正, 酱香酒本来的味道

2019 年,仡佬族酿酒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名录。五年的非遗申请之路,源自雄正酒业创始人张再彬的不懈努力。张再彬先生同时也是贵州省仡佬族酿酒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贵州省仡佬学会副会长。

作为仡佬族酿酒工艺非遗传承人,张再彬先生始终坚持挖掘和传承仡佬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酿酒技艺。严格遵守技艺工序,坚持使用传统工具手工酿造,坚持草本植物制曲、净身祭祀的传承。坚持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古训,确保每一瓶酒都原汁原味。张再彬先生立志让每个家庭都能喝到一瓶茅台镇仡佬民族传统工艺酿制的酱香酒。

公元前135年,仡佬族酿出第一坛酱香酒。

公元1953年,茅台诞生,青出于蓝。

雄正,酱香酒本来的味道,

仡佬族非遗传承人酿造。

本站部分图片和稿件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观点和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投诉信箱:1001@jianiang.cn
佳酿网商业合作,请联系:15699990085
阅读原文 阅读 0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