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下消费趋势,消费者对白酒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而个性化的消费要求,为富有特色的产品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随着酒类市场逐步改变着酒业人的传统认知,所谓的创新理念在白酒领域逐渐弥漫开来。但产品的创新,依然需要回归品质,原酒作为白酒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其品质的提升同样体现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看来,原酒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理念下,建立起科学、规范、标准的品质体系,成为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真实的产区表达
白酒市场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白酒领域。在此情形下,部分品牌业者和原酒业者,似乎忘却了对于产区概念的坚守。宋书玉表示,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到底从何而来都不甚了解,而事实上,大量的原材料已经不是本地所产,甚至不是中国生产,而是来自海外。部分企业一边购买海外原材料,一边编造虚假的故事来为其产区概念镀金。而这些来自国外的原料,已经在酿造上、产品风味上,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但是,这种非当地的原料,非真实的故事还不是更危险的,对于原料品控的漠视,是值得业界警惕与关注的问题。宋书玉指出,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很多原料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检测,原料品质把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多种要素均被忽略。而事实上,原料与产区、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产区表达上,不能仅仅满足于产区有好的可见生态,即好的水源、好的自然环境等。更需要关注到看得见的微生态,这其中便包含了特殊的酿造环境、酿造场所和酿造窖池。
宋书玉强调,对于原料的真实性和产区的真实性表达,未来谁在这上面弄虚作假编造故事,都会付出惨痛代价。因为真实性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的要求,而是消费者需要有知情权,需要能够进行自己选择,需要消费得明明白白。而从协会的角度来看,接下来会通过成立包括关于窖龄认定的技术委员会等,来进一步保证产区的真实性。
以酒庄酒构建高品质
宋书玉提及的第二个维度,便是酒庄表达。而所谓的酒庄表达,通过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清晰脉络、酿造场所、酿造原料以及酿造工艺传统化的极致,来共同构建酒庄。而酒庄酒,则代表着品质。
从当前白酒行业的情况来看,酒庄热正逐渐现出端倪。以四川郎酒为例,企业耗费巨资打造的郎酒酒庄集参观、度假、品酒以及销售等功能为一体,随之而来的郎酒庄园酒则被列入郎酒高端产品的序列中。不仅仅是郎酒,从公开消息可以看到,目前包括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知名企业,都在酒庄酒这一概念上大做文章。
宋书玉认为,白酒酒庄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市场对于产品特色化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迎合当前居于热潮之下的体验式消费。推动白酒产业从单纯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向品质效益和特色效益进行转变。不过,宋书玉强调,当前还没有一家酒庄获得中国酒业协会的认定。但接下来,随着白酒酒庄模式的逐步完善,酒庄体系也会逐步规范。未来,中国酒业协会会依据酒庄标准体系的要求,对酒庄进行认证。而符合准入条件,酿造、原料符合酒庄酒的标准化体系表达的酒庄和产品,就代表了品质。
不过,宋书玉还强调,酒庄表达作为中国白酒的一个重要表达体系,系统、规范、完整,都是在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不会出现越评选越多的情况,这样就难以体现出品质。因此,酒庄体系的表达,接下来也会系统进行构建。
建立标准化体系
在新的品质体系下,无论是原酒还是品牌,尽管不同品类、不同香型的白酒,会有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但在新形势下,标准的制定将日益细化,甚至以更加细分的标准来对香型进行标注。
宋书玉表示,在品质和价值表达体系中,标准化体系建设十分重要,而中国酒业协会未来拟通过系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白酒标准表达体系。事实上,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已完成白酒年份酒标准、白酒产品溯源体系标准、饮料酒分类标准的修订,从战略的层面做好了顶层设计。以将在2019年推出的年份酒标准为例,旨在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表达年份酒。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让原酒企业、使用原酒的企业明白,什么是好的原酒,并借此保护真正的产区品牌。
不仅如此,中国白酒的标准化,不能只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更需要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目标进行连接。因为不能实施标准化的中国白酒,将给海外消费者在理解上带来障碍。这些愈加清晰的辨识标准,不仅会涵盖直观的标志、外观,甚至在诸如液态酿造法与固态酿造法的分类上,也进行更为严格的区分,提供详细的辨识方法。而作为消费者,则能够通过更为简明易懂的标注,直接了解到产品的工艺、特色以及其所属的产品类型。在宋书玉看来,顶层标准的清晰化,也将助推更多系列标准的明晰。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