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人类酿酒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中国则是世界上学会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独具匠心首创用酒曲发酵酿造粮食酒的国家。
提起粮食酒,就不得不提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的茅台镇酱香酒,其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汉代。
然而酱酒之中也似华山派气宗、剑宗一般各有派别,甚至各派系之间还各有一份艰辛的发展历程,却是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了。
将时间轴拨回解放前,届时于茅台镇生产酱酒的主要有三家酒坊,分别称为“华茅”、“王茅”和“赖茅”。其中当属“王茅”的发展过程较为离奇,令人忍俊不禁。
说起“王茅”,便不得不说说它的创始人王泽履(1858—1931)。作为“王茅”的创始人,王泽履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家自祖父起便世代经商,早在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著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出于商业宴请与人情走动,王家借着茅台镇赤水河的地利,早早开始自酿美酒。一个美丽的偶然,让王家在茅台村黑菁子(今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行商。
王泽履继承祖业,年纪轻轻便开始学做生意。只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发展,海盐大量流入内陆,王家的井盐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而正当王泽履为今后的营生和家业传承而苦恼的时候,他却意外发现自家的“茅台烧”颇得来往贵川两地的各路客商的喜爱。酒香不怕巷子深,“王茅”的前身“茅台烧”就这么在云集的商客件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王泽履的敏锐嗅觉帮助他捕获商机,卖盐不成何不卖酒?只是自家烧坊限于规模,所酿之酒主要是自饮或请客送礼,要想生意做大,还得拉人入伙。
于是,王泽履于光绪五年(1879年)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合伙,以自家烧房作价入股并共同成立了“荣太和烧房”,而“掌握核心技术”且世代经商的王泽履自然担负起新烧坊的生产、销售。没过多久,孙全太因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这便是“王茅”的由来。
时间快进到1915年,美国将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选送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所产的酱香型白酒参加展览,由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可问题是,当时除了“王茅”外,还有酿制“华茅”的“成义烧坊同样名传千里,恰好彼时的仁怀县官员考虑到两种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基本相同,虽然各自标有“荣和烧房出品”、“成义烧房出品”字样,毕竟“烧房”一词不合“国际惯例”,索性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
巧合之下,“王茅”与“华茅”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展览。即使早期“茅台烧”包装简陋土气,但其内含的芳香物质终究是随着时间弥漫开来,其芳香也彻底征服了评委和所有参会人。“茅台烧”由此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大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王泽履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送展的产品竟然能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之一”。当时“荣和烧房”只是被政府摊派就送了两百斤茅台烧酒而已,完全没有考虑到能不能获奖的事。但是奖牌属谁,不得不争,王泽履一想到自己送展的产品获奖后却要被别人拿走,心里很是不平,就算自己在省城没有人情往来,还是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于是“荣和”与“成义”两家当地署名的大型烧房为争夺奖牌打起了官司。这场称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的奇案,最终在1916年年初由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签省长令作出裁决:一、王泽履等可以领取奖金;二、王泽履等可以继续使用“荣和烧房”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三、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王泽履家族自道光年间创立“天和烧房”酿酒至今,技艺历经六代传承,长达一百八十余年,是茅台镇历史上有据可考、流传有序、历时悠久的酿酒家族之一。
改革开放后,王泽履家族的嫡孙王宗德为延续“王茅”家传余脉,立志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成立了王宗德酿酒厂,并且将所酿之酒以先祖王泽履为名,以此时刻警醒自己莫忘初心,不坠其名。
如此一来,王家嫡传的传统作坊烤酒方式得以传承后世,王宗德酿酒厂完全按照“王茅”酒的口传下来的曲药配方制曲,主要原料高粱与本地农户预定种植,酿制出纯正原始风味的美酒佳酿,传世美酒“王茅”终于拂去历史的尘埃,再现世人眼前。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