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3万家终端店,一个终端一年只做30万、40万算什么?流通环节现在做1000个亿也不算什么!
什么叫竞争?争中有合,合中有争。
……
没有殷实的家底,朱跃明和其他白手起家的浙江人一样,从跟着师傅送酒到成立食品饮料批发公司,改变自己命运仍是朱跃明当初最简单、最单纯的目的。——走遍天下都能有喝酒的好地方,身边也总有一群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一起品酒,一起纵论酒道,并能共举一番事业。
处于行业的拐点,朱跃明总是能思考,酒行业未来出路在哪?不困于一地,不拘泥形式。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通过与一些地方性品牌合作,是很多草根型经销商的必经之路,而朱跃明凭借安徽口子酒迅速打开了资金需求极大、民间力量还不敢涉及的餐饮市场大门。虽然,当年仅杭州地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但仍没有逃脱养大的孩子当猪卖的命运,由于只是一个地区代理,朱跃明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业绩,迅速被同行瓜分。
朱跃明开始意识到武装自己,争取更多话语权。1998年,商源成为新疆伊力特厂40度以下伊力特酒的全国总代理。借助争夺商业话语权的动力,商源启用了“免费送酒”和“买断终端”两大营销手段,造就了伊力特的市场神话。至此,商源也算是曲线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从此朱跃明在行业内一炮而红,浙江商源也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如今的商源拥有员工5000余名,以及超过100家的久加久连锁及中商投资集团的大航母,并创造性的打造商源商学院,在投资领域也有独树的见地。
发展,需要基石为根
阿里是日本企业吗,它的资本大股东是日本人。腾讯的大资本方也不是中国。所以说从资本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的所属应该是社会的。当社会企业相互参与,最终壮大才是发展的方向。
上述这番话,恰恰解释了2016年在酒行业中什么最火的名词“平台整合”。这是朱跃明在近日接受《中国酒业》(ID:zg91zz)记者采访时所说的,却与他几年前提出的平台理论不谋而合。一直以来,朱跃明给人们的印象都是一个有亲和力的浙江商人,对行业的敏感度,是他在这个圈子里成名的关键。
早在2010年,朱跃明就首次提出了商源“供应链平台服务商”的概念与定位;2012年他提出了“平台+公司”的发展战略;2015年,他提出以“商源供应链”作为集团公司运营发展的主体。
处于白酒销售的黄金期,很多酒商对于白酒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做酒厂的搬运工”,然而当时的朱跃明却看清了市场竞争的潜在关系,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由整条供应链创造的,每一件商品的竞争力,都是整个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整体竞争力的体现。
既然将自己定义为“供应链平台服务商”,就已不是单纯的商品买卖,不是单一的品牌运作和渠道运作,而是从供应链的高度,用强大的中游平台整合上下游,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且利用资本杠杆和平台作用,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帮助流通企业的发展,完善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功能,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消费。仅仅两年后,中国白酒市场迎来了它变革的拐点。因为经济变革、互联网转型,以及产业调整等三期叠加的影响,电商、互联网+、模式创新,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最早提出平台服务的朱跃明,却在这些“喧嚣”的声音中却略显沉默,外界关于商源的各种猜测也纷至沓来。所以记者也针对这点来向朱跃明提出质疑。
俗气的套用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于朱跃明与他的商源来说,这更是一个挑战的时代,如今“平台”一词也不再是赚噱头的“理论”。从经销商到品牌运营商、渠道商、供应链为核心的服务整合商,到现在做“平台+”的生态圈。用朱跃明的话来解释“商源并不是没有动作,恰恰相反,商源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比较多一点”。
平台,应该怎么“+”
“面对零散的流通企业,必须用大智慧整合这个行业,商源希望立于不败之地。”朱跃明表示。
一直以来,在朱跃明的概念体系中,做企业战略要三年小调整,五年大调整。所以他才能从自己的市场操作中总结经验。在白酒处于拐点,酒不再那么赚钱的时候,互联网脱颖而出,但又有多少人是用互联网思维去考虑市场结合的呢?互联网我们到底“+”的什么?“+渠道”、“+品牌”、“+物流”?虽然目前来看,“互联网+”还是“传统+”,这个很有争议,朱跃明恰恰对互联网有了那么“多一点”的看法后认为未来应是“传统+互联网”技术。解决了这样的困扰后,商源重新上路。朱跃明对记者表示,如今的商源下面是合伙人制的,欢迎同行或者资本方进入。因为在朱跃明看来,互联网解决商源未来发展的问题,商源能解决互联网如何“+”的问题。
朱跃明仿佛将商源打造成为一枚“珠蚌”——当市场大潮波动时,它并不畏惧,因为当一切沉淀后,我们会发现,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商源散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这正是经过多年孕育所带来的,也正是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所形成的。商源正以新的姿态呈现在行业前面。
——广告推介 图文无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